伴隨著2018年金稅三期的全面啟用,“社保入稅”、“新個稅法案”等政策、法律法規的相繼登臺,企業不僅要承擔著員工工資、“五險一金”等顯性成本,還要承擔離職補償金、員工醫療期用人成本等隱性要求。
企業既要嚴控風險與成本,又要支持業務快速成長,如何才能完成這個近乎兩難的艱巨任務呢?
靈活用工和外包等多元化彈性用工模式乘勢而起,以靈活用工替代全職雇員,時代的弄潮兒靈活用工正在國內漸漸擴展。
那么這么多企業選擇靈活用工是為什么呢?它能解決什么問題呢?下面給大家匯總一下靈活用工能解決什么問題:
1.企業利潤高(25%的企業所得稅)
2.公司股東分紅要交個稅(20%個人所得稅)
3.傭金、提成、獎金難以合法發放(成本發票開不進來)
4.全職用工社保成本高(稅務征收社保,全職員工個人薪酬縮水,企業人力成本急劇上升)
5.對公轉對私(對個人發放傭金和分潤,需要有實時代付系統)
返稅政策(納稅太高,返稅太少)
對于解決的問題大家大體已經有個了解了,那么靈活用工適合哪些行業和崗位呢?
崗位:
1. 零散性用工:家政、保潔、保姆、小時工、超市促銷、禮儀。
2. 密集型用工:點鈔員、檔案整理人員、項目人員、服務員。
3. 無實際勞動關系人員:網紅、主播、平臺型勞務、技術專家、兼職教師、講師、滴滴司機。
4. 短期崗位、周期性用工、已繳納新農合保險員工。
靈活用工
行業:
1. 快遞、餐飲、酒店、超市等大量密集用工的行業。
2. 電話銷售、兼職講師、講師、技術專家、滴滴司機等靈活用工需求行業。
3. 群演、網紅、地推、裝修、o2o服務等需要大量兼職人員行業。
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用人的針對性,合適的崗位安排合適的人員,還能夠將公司和人員過去的勞務、上下級關系轉變為合作、聯盟等方式。